欢迎进入:好学通执业药师网!
城市: 全国 北京 新疆 天津 河北 内蒙古 西藏 山西 青海 湖北 宁夏 福建 湖南 云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上海 浙江 江西 四川 广东 河南 重庆 更多
你的位置: 主页 > 执业中药师 > 历届真题 > 正文
杜绝不文明旅游需加强公德教育
发布时间:2019-01-23   执业药师

寒假将至,又到了家庭出游和学生境外研学的高峰期。在旅途中,除了留心美景、增长见识,还需关注文明问题。

中国人对于道德的追求古已有之。早在先秦时期,儒家就提出了“君子”的概念。然而今天,在埃及金字塔上有“到此一游”的中文印记,在马尔代夫的海边有中国游客在捞珊瑚……有许多国人感到愤慨,认为这小部分人丢了中国人的脸。而事实上,在国内景区,这些不文明现象也是比比皆是。造成景点破坏的远不止“丢了脸”的那些中国出境游客。

屡禁不止的旅游不文明行为归根到底,是因为国民在公共空间中还普遍缺少公德意识。在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里,有没有私德与公德?有,但更强调个人的君子修养,也就是私德。子曰:“食不言,寝不语。”放在今天就是“公共场所请勿喧哗”。但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。前者,是出于周礼对君子品格的要求;后者,是出于公民意识中利他的公德心。在现代社会打破礼教束缚之后,部分国人缺少对公共空间的敬畏和利他的自觉。

这种缺失背后有很多原因,其中教育也是有责任的。一方面在教学实践当中,我们往往专注于智育,甚至变为应试教育,公德教育被挤到边缘。另一方面,很多学校的公德教育又显得单薄,往往流于形式、隔靴搔痒。在我们步入新时代的历史关键期,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思考,如何提高公德教育的实效性,把公德意识落到生活实处,让公德意识内化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思维模式。

当然,公德教育只靠学校和教学改革是远远不够的。近日,一段视频在网上获得大量点赞:北京地铁上一位妈妈担心熟睡孩子的鞋弄脏邻座,便用背包垫在下面。可见,公德意识厚植于小家之中,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。

在旅行路上牢记公德,并非难事。为山水留下欢声笑语,为古迹留下温情敬意,为他人留下一方净土,为后人传下一份文明。君子之美在于成人之美,中国式的旅途文明当如是。在假期旅途中,做中国形象的维护者,做文明道德的使者,应成为学生、家长们共同追求。